首页
走进培元
培元党建
重要文件
管理处室
校园频道
师德师风
文明校园
示范创建
义务教育教改
办学特色
课程改革
校本课程与研习
教学研究
思政研究
校友总会
培元中学应对福建省示范性高中建设前期工作方案
发布者:示范性专栏   发布时间:2020-02-20 15:19:31   阅读次数:1435
示范性专栏 --> 新闻中心
发表评论  收藏到我的目录 下载
切换PDF浏览模式

培元中学应对福建省示范性高中建设前期工作方案

福建省泉州市培元中学

根据闽教基〔2018101号《福建省教育厅关于公布福建省首批示范性普通高中建设学校名单的通知》及闽教便函〔201956号《福建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贯彻落实示范性高中培育建设暨高中毕业班教学工作培训班精神的通知》文件的相关精神,就我校创建“福建省示范性普通高中”的第一阶段工作进行具体初步安排。各处室、各部门能根据自身的工作经验,加强处室、部门之间的协调沟通,创造性的开展示范性高中的建设工作。

一、工作职责

省示范性高中建设工作总负责、总协调:党总支书记、校长蔡向阳

示范辐射、对口帮扶、建设方案修订、进展报告、材料汇总:陈蓓璞

特色项目建设:江毅副校长、郭国金副书记、陈蓓璞

资金使用:江毅副校长、陈蓓璞

12个项目负责人分别为:江毅、王仁雄、黄招治、曾建聪、郭国金、吴中旬、陈蓓璞

52个子项目分配到处室,再由各处室分配到具体负责的行政,由项目负责人协调各子项目负责人开展项目创建工作。各项目负责人应在开学前两周内,拟定本项目的创建工作思路,交学校审核后,组织实施。

二、项目分工

序号

评价项目

项目负责人

子项目序号

子项目

子项目内容

子项目负责处室

1

领导班子

郭国金

1

学校党建

学校党建工作落实,认真按照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和中组部、教育部党组《关于加强中小学校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精神开展党建工作。

党办

2

立德树人

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机制健全,全面发展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学生思想品德、基本素养、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办公室

政教处

3

办学理念

校长的办学理念和专业能力符合教育部《普通高中校长专业标准》要求,近三年内主持过市级及以上教育部门立项课题或改革项目,并在全省范围内产生一定影响。

办公室

4

班子结构

领导班子年龄结构、专业结构等科学合理,学历全部达标。

办公室

5

行政团队

中层以上干部队伍精干,整体素质高,在师生员工中有较高威信,师生对领导班子及干部队伍满意度高于 80%

办公室

6

廉政建设

近三年内领导班子及中层干部无违法犯罪现象。

党办

7

学校安全

学校不存在 D 级危房;近两年没有发生较大及以上安全责任事故,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较大或重大学校食物中毒。

总务处

保卫科

2

教师队伍

吴中旬

1

师风师德

师德师风良好,教师精神面貌向上,不存在违规补课行为。

办公室

2

教师配备

科学合理配备专任教师和教辅人员,教师队伍学科配套,无结构性缺编。

办公室

3

教师素质

100%专任教师具有高级中学教师任职资格;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或学位的占 10%以上。

办公室

4

高级比例

在聘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不低于 30%

办公室

5

名优教师

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省级教学名师(含培养对象)、省级学科教学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人数占专任教师 6%以上。

办公室

教研处

3

德育工作

王仁雄

1

执行文件

严格按照教育部《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等文件要求,深入开展德育工作,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政教处

2

育人为本

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注重价值导向,德育目标体系、工作制度健全,德育工作队伍素质高。

政教处

3

德育课程

重视德育课程体系建设,德育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富有针对性、时代性和实效性,德育特色基本形成。

政教处

教务处

4

德育渗透

德育与各项工作有机融合,形成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氛围;能围绕课堂教学“三维目标”,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德育教育方面的主阵地作用,德育工作在设区市范围内具有较为鲜明的示范效应。

政教处

5

党团作用

充分发挥党团、学生会作用,学校共青团工作有地位、有影响、有特色,学生主体作用得到发挥,自主教育成效显著,学生普遍具有良好的精神风貌、行为习惯和道德水准。

政教处

团委会

4

课程建设

曾建聪

1

课程规划

有符合课程改革要求、切合学校实际的课程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形成具有个性的课程建设目标、实施策略和评价标准等,有效引领学校课程改革。

教务处

2

课程改革

能从组织建设、制度建设、队伍建设、资源建设等方面推进课程改革,有比较完善的课程开发、更新的制度与机制。

教务处

3

选课走班

有丰富的课程资源和校本课程,其中校本课程不少于 30 门,建立了学生选课制度,等级性考试科目的选择性必修、选修课程与体、音、美、研究性学习、校本课程实行走班教学。开发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课程。

教务处

4

课程建设

创造性执行国家课程方案,高质量实施各类课程。选修课程及校本课程满足学生兴趣、特长发展需要,部分课程建设成为普通高中优质在线选修课程。

教务处

5

示范辐射

受学生欢迎、能为兄弟学校提供优质示范课程不少于 10 门,且该课程近三年能对外开放观摩,或被设区市评为优质课程。

教务处

5

教学改革

黄招治

1

列入规划

教与学的改革列入学校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目标、重点突出,阶段要求明确,改革成果较为丰富。

办公室

教研处

2

课堂教学

教学环境民主、平等、和谐、互动,教师尊重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学生基本形成高效、富有个性的学习策略;评教、评学活动制度化、常态化、信息化,组织认真,反馈及时,改进教学效果良好。

教研处

教务处

3

专业成长

90%以上的教师对教与学改革有研究、有心得(成果通过校园网查核)、能示范,课堂教学效益高,优良课比例不低于 80%(以专家实地考察随堂听课的评价为准)。

教研处

6

体育美育

江毅

1

体质健康

开足上好体育与健康课程,阳光体育 1 小时落实,每学年开展学生体质健康监测(查阅学校分析报告、学生健康档案等)。

教务处

2

课程保障

开足上好艺术课程,美育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学生具有较高的审美和人文素养。实施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考评制度。

教务处

3

特长发展

学校有传统体育、艺术项目或特色项目,每所学校在体育类网球、击剑(花剑)、赛艇、攀岩、射击等 5 个项目中至少抓好 1项,美育特色项目至少抓好 1 项(以实地抽查为准)。

教务处

4

特色成效

学校体育、艺术教育成绩在设区市范围内成绩较为突出。

教务处

7

教育科研

黄招治

1

校本教研

学校教科研工作扎实,校本教研、集备制度健全,教科研工作有组织、有规划、有课题、有总结、有激励机制。

教研处

2

课题研究

学校每年组织教师围绕本校实践中的重大问题开展研究并有所突破,80%教师参与校级及以上课题(含教改实验项目,下同)研究实践;近五年内本校教师主持完成省级及以上教科研立项课题、正在研究的市级及以上课题各不少于 1 项,研究成果已在本校推广应用 2 年以上,研究的课题有序推进。

教研处

3

论文发表

近三年学校或教师参加市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评选中获一等奖及以上奖次,教师在中文核心期刊发表专业论文不少于 3 篇。在省级及以上组织的教学成果奖、教学比赛、教科研论文评选中获三等奖及以上的项数以及在公开出版的报刊上发表专业论文篇数之和与教师人数之比大于 1

教研处

8

评价改革

曾建聪

1

评价制度

高度重视学校评价制度改革,有健全的组织机构、工作计划、推进机制和保障措施等。

办公室

教务处

2

评价方案

科学开展教育评价,制定并完善能充分体现素质教育理念、符合本校实际的课程教学评价、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教师评价、学校办学自我评价等评价方案,扎实推进改革,教育治理成效日渐提升,形成阶段性成果。

教务处

3

评价成效

各项评价改革能互相促进,推动学校改革创新,并能在实践中予以改进完善。

教务处

4

平台建设

已启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校级电子平台建设。

政教处

9

教育

信息化

陈蓓璞

1

校园网络

校园网功能齐全、运行流畅,学校信息化管理便捷高效。

总务处

2

资源建设

教育教学管理平台具有课程、教学、学习、管理、资源、评价等集成功能,能服务学校推进综合管理、现代治理。数字化教学资源库能支撑以网络学习空间为核心的泛在学习。

教务处

教研处

3

技术融合

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有效融合,课堂教学运用广泛、恰当,师生网络交流顺畅,有丰富的成果与经验。

教务处

教研处

4

智慧校园

落实国家教育信息化 2.0 行动,积极开展人工智能教育研究与实践,加快推动教学与学习行为的数字化记录与分析,构建线上线下混合式学习、课内课外各学科互相融通的学习新生态。

总务处

教务处

教研处

10

办学特色

郭国金

1

文化传承

在先进办学理念指导下,传承学校文化,经多年追求、积淀,形成学校特有、稳定的办学优势和办学风格。

办公室

政教处

2

特色规划

能以先进的办学理念、科学的办学目标统领学校特色建设规划,办学特色有一定时间的建设过程和历史积累,有专门的教科研课题、校本化特色课程、专业师资等作支撑。

办公室

教研处

教务处

3

提炼总结

学校创建工作概述对办学特色的提炼、总结基本一致、特色总结与办学实际基本一致;特色报告具有个性,充分体现特色内涵、建设成果与经验。

办公室

4

普及示范

80%以上学生受益,社会和同行普遍认可,在省内外有较大影响,成为学校声誉的重要标志。

办公室

11

办学效益

曾建聪

1

全面发展

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得到培养。

教务处

2

教学成效

学生按时毕业率 98%以上,学生体质健康合格率 95%以上;学业水平考试合格率达 98%以上,本一上线率达 50%以上。学校对学生发展的增值作用显著,学生整体素养有明显提升。

教务处

3

学生社团

学生社团类型多样、活动丰富、参与面广,社团数量不少于高中班级总数的 2/3;社团组织结构规范、健全,学校能够提供必要的场所、经费等支持和相应的专业指导;社团活动有效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政教处

团委会

4

竞赛成绩

近三年有 5%以上高中生在省级及以上教育行政部门组织或认可的活动中获奖(含学科竞赛或科技创新、机器人大赛、电脑制作、文艺演出、体育比赛、书法、绘画比赛、高水平运动员输送等),并获得省一等奖及以上奖次。

教务处

教研处

12

开放办学

陈蓓璞

1

对外交流

办学具有国际视野,能积极主办或参与国内外教育交流活动;通过互派师生、合作科研等多种方式,加强与国内外知名学校协作,吸收应用国际教育发展成果。

办公室

教研处

2

教学开放

开发开放学校资源,每年至少承办 1 次面向设区市及以上教学开放活动。

教研处

3

对口帮扶

充分发挥学校人才优势,服务社区;多形式为兄弟学校提供支持,输送管理干部或优秀教师,不抢生源、不挖名师,区域内学校同行评价满意率达到 80%;对口帮扶任务落实良好,帮扶对象办学水平稳步提升。

教研处

4

毕业跟踪

建立满意度调查制度和毕业生发展跟踪调查机制,学生、家长、往届毕业生对学校评价好,各方评价的满意率在 80%以上。

办公室

教务处

三、创建要求

1、以评促建

各项目组要以本次省级示范性高中建设为契机,立足学校校情,着眼于学校的长远可持续发展,认真思考基于本项目建设的学校改革与发展方向,制定确实可行的项目建设路线图。力求通过项目创建,改革学校现有管理体制,着眼于学生发展、教师发展,逐步建立学校现代化的新型管理体系,推动学校健康发展。

2、加强协作

本次示范性高中建设任务繁重,综合性强,部门工作交叉重叠较多,应在项目组负责人的统一协调下,加强沟通、协作,形成合力。各项目组要及时记录、总结、反思、创新创建工作,记录创建工作的大事记,经常召开项目组工作会,讨论、调整创建工作,将创建工作逐步引向深入。

3、形成机制

创建工作是一种创新性、开拓性工作,不要求一蹴而就。应采用渐进的方式推进工作,可以先作试点,再总结推广。创建工作不能只停留在制度建设上,而应将工作责任落实到具体人,形成有落实、可复核,有总结、渐提升的工作机制。

四、近期工作任务、时间节点及材料缴交

序号

工作任务

时间节点

材料缴交要求

1

对负责的项目拟定建设工作思路(附工作推进表)

开学第一周

思路上传学校“资源管理器”

2

选定52个子项目负责人、召集项目组讨论完善工作思路

开学第一周

项目分工上传学校“资源管理器”

3

召开相关人员工作会,布置工作任务

开学第二周

会议纪要上传学校“资源管理器”

4

开展第一期项目建设

615日前

过程性材料以图、表+文字说明的形式上传学校“资源管理器”

5

第一期项目建设阶段性总结

625日前

子项目以书面汇报的形式上交项目组负责人汇总提交给学校

6

学校第一期阶段性建设报告

630日前

上交省教育厅基教处,并送达各项目组负责人存底

7

开展第二期项目建设

1030日前

过程性材料以图、表+文字说明的形式上传学校“资源管理器”

8

第二期项目建设阶段性总结

1110日前

子项目以书面汇报的形式上交项目组负责人汇总提交给学校

9

学校第二期阶段性建设报告

1115日前

上交省教育厅基教处,并送达各项目组负责人存底

10

迎接省示范校高中建设学校中期检查

按省厅要求

按省厅要求

 

主办单位:   地址:   服务电话:
请使用谷歌、Edge、Firefox、360极速模式浏览器等,分辨率高于1366X768像素,浏览效果较佳
互联网备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