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走进培元
培元党建
重要文件
管理处室
校园频道
师德师风
文明校园
示范创建
义务教育教改
办学特色
课程改革
校本课程与研习
教学研究
思政研究
校友总会
经典实验归纳
发布者:生物组   发布时间:2017-09-25 19:42:29   阅读次数:1786
生物组 --> 教学设计
发表评论  收藏到我的目录 下载
切换PDF浏览模式
书本中关于著名科学家的著名经典实验归纳

书本中关于著名科学家的著名经典实验归纳

 

1、施莱登、施旺(两施)建立“细胞学说”。P101

2、英国科学家R·虎克发现了细胞并命名。P111

3、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必1  P6567

①欧文顿:膜是由脂质组成的。

②两位荷兰科学家:细胞膜中的脂质分子必然排列为连续的两层!

1959 罗伯特森:所有的生物膜都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结构构成。④1970 荧光标记的小鼠细胞和人细胞融合实验证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1972 桑格和尼克森提出了流动镶嵌模型。

4、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必1  P101

  1771 普利斯特利证实植物可以更新空气。

1845 德国科学家梅耶根据能量守恒定律提出光能转换成化学能。

1864 德国科学家萨克斯成功证明光合作用的产物除氧气外还有淀粉。

1939 美国鲁宾和卡门用同位素标记法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来自水。⑤20世纪40年代美国卡尔文用同位素标记法探明C的转移途径CO2C3→(CH2O)这一途径称为卡尔文循环。

5萨顿的假说:用类比推理法提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假说。P27-282

6、摩尔根利用果蝇杂交实验证明了萨顿的假说,摩尔根的研究方法是假说一演绎法。

7、格里菲斯“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体内)”提出假说:在加热杀死的S型 细菌中存在着促使R型活菌转化成S型活菌的活性物质─转化因子。P43

8、艾弗里“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体外)证明了格里菲斯的假说,同时说明了“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9、赫尔希和蔡斯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证明DNA是遗传物质。P44

101953 沃森和克里克提出“DNA分子空间结构模型─规则的双螺旋结构”。

111957年克里克提出“中心法则”

文本框:      转录      翻译 
DNA ─→ RNA ─→ 蛋白质

 

 

12、必3 P24斯他林和贝利斯发现了促胰激素和生命活动也可以受化学调节。

13、必3 P46-48 生长素的发现历程:

  ①达尔文提出单侧光照射使胚芽鞘的尖端产生某种刺激。

1910 鲍森·詹森说明该刺激可以透过琼脂片。

1914 拜尔证明这种化学物质分布不均匀造成了胚芽鞘的弯曲生长。

1928 荷兰科学家温特通过实验认为这可能是一种和动物激素类似的物质,并把这种物质命名为“生长素”。

1931 科学家首先从人尿中分离出具有生长素效应的化学物质─吲哚乙酸。生长素从高等植物中分离出来是到1946,生长素是一个“家族”,还有苯乙酸、吲哚丁酸等,24D是生长素类似物。

 

主办单位:   地址:   服务电话:
请使用谷歌、Edge、Firefox、360极速模式浏览器等,分辨率高于1366X768像素,浏览效果较佳
互联网备案记录